在工作上受到了歧视?
观点或意见遭到了上司的刻意忽视?
工作上的相关信息及决策被刻意隐瞒?
别人对自己的态度缺乏真诚?
待遇薪水不公平?
……
职场中似乎总是充满了各种不公平,它激起了我们的负面情绪,挫伤了我们工作的积极性。
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,尤其是在职场中,面对纷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冲突,被批评、受委屈在所难免。生气发火于事无补,那就学会宽怀应对吧。
办公室没有“绝对”的公平
当我们生气地咒骂办公室的不公平时,不妨换一个角度来想,为什么我会遇到不公平?发现原因,再去改变它,岂不是比你怨天尤人要好很多?
所以,面对办公室的不公平,我们的态度应该是:坦然面对它,努力适应它,力争改变它。作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,要时时刻刻明白这一点,以平常心、进取心来改变自己的工作。
1.身处职场,不能要求绝对的公平
哈佛商学院有本职业教材读本上指出——如果你想成为一个职场的成功者,那么,请永远不要因职场的不公平而抱怨。
第一,要承受住嘲笑,忍得了屈辱。
漫漫人生路,有太多的不如意,退一步海阔天空,只要不忘记自己的最终使命,你还是你。要能承受别人的嘲笑,这是一种雅量,同时也是能忍的标志。
面对屈辱,你要继续赶路,不要和他们纠缠,也不要过分认真地去与之论短长。你虽受了一时之辱,但时间会证明你的才干和成就,证明你的人格。到那时,真正羞愧的是当初羞辱你的人。
其实,人生的各种境遇,都是我们学习的功课。有人能处逆境,却未必能处顺境。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,要看他“忍辱”的功夫做得够不够。
在佛经里,“忍辱”的涵意是很丰富的。挫折、打击固然要忍,成功与欢乐也要忍;逆来受,顺来也要受。但是,所谓“受”,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认可,而是以积极主动的态度,把境遇转化超越,让自己从中获得学习成长的机会。一般人受到冤屈挫折,心理上总是愤愤不平。然而,正因为愤恨难消,痛苦煎熬也如影随形、挥之不去。如果借着打击来锻炼自己的心性品格,甚至把打击你的人看成是来感化你的“菩萨”,谢谢他给你锻炼自己、提升自己的机会,心里就不会有怨恨,自然也就不会感到痛苦了。
有一位先生,一次上岳父家吃饭。进餐时,翁婿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。那位先生强调: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,是有关部门的错误;而岳父则不同意,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。两人你一言我一语,争论渐趋激烈。后来,那位岳父把问题扯到了“年轻人自私心重,没有环保意识”上,很显然是在批评那位先生。
那位先生怕再争论下去伤和气,便慢慢缓和了下来,婉转地说:“可能我们的看法永远也不会一致,可是,那没有什么。也许我们都是对的,也有可能我们都是错的,这都是未可知的事。”那位先生的一席话,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,也给对方打了圆场,避免了矛盾不断扩大,影响感情。试想,那位先生如果意气用事,一直与岳父争论下去,结果会如何呢?
有时,给别人留点“面子”,就是给自己留“面子”。在茫茫人海中,如果我们不想被孤立,就必须学会如何与人相处。记得一位先哲说过,无论怎样学习,都不如他在受到屈辱时学得迅速、深刻、持久。
屈辱使人学会思考,体验到顺境中无法体会到的东西;也使人更深入地去接触实际、了解社会,促使人的思想得以升华,并由此开辟出一条宽广的成功之路。善于从屈辱中学习,是成就业绩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当你想坚持真理,想比别人做得更好一些时,你很有可能会遭到某些人的恶意攻击。对于这一点,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。我们不能避免这种攻击,但我们能避免让这种攻击干扰我们的心态。
美国前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丽诺曾受到过许多攻击,但她都能够泰然处之。她说:“避免别人攻击的唯一方法就是,你得像一只有价值的精美的瓷器,有风度地静立在架子上。只要你觉得对的事,就去做——反正你做了有人批评,不做也会有人批评。”
当然,对于正常的批评,我们应该欢迎,哪怕言辞激烈或只有百分之一的正确;但对于纯属恶意的人身攻击、诽谤、诋毁、中伤,我们如果不想被它所害,那就只有不去理会。像鲁迅所说的:“最高的轻蔑是无言,而且连眼珠子也不转过去。”
美国前总统林肯曾就那些刻薄的指责写过一段话,后来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把这段话裱挂在了自己的书房里。林肯是这样说的:“对于所有的攻击言论,假如回答的时间大大超过研究的时间,我们恐怕就要关门大吉了。我竭尽所能做我认为最好的,而且我一定会持续直到终了。假如结局证明我是对的,那些反对的言论便不用计较;假如结局证明我是错的,那么纵有十个天使替我辩护,也是枉然啊!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^.^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